湖北三峽大學
歷史沿革
三峽大學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和原湖北三峽學院於 2000年6月29日合併組建。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先後隸屬於水利電力部、能源部、電力工業部,1996年與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併,組成新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成為"211工程"建設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湖北三峽學院是由原宜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宜昌職業大學於1996年合併而成。學校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46年,1978年開始舉辦本科教育,1996年開始舉辦碩士研究生教育,1998年掛靠兄弟高校培養博士研究生,201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學校面向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20餘個國家(地區)招生,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有本科生自主招生資格、優秀本科生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權、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資格、招收留學生和中國政府獎學金生(CSC)資格。2009年國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簽定協議,部省共建三峽大學。目前,學校已成為水電特色與優勢比較明顯、綜合辦學實力較強、享有一定社會聲譽的綜合性大學。
學科專業
學校現有29個學院,68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工、文、醫、經、管、法、教育、藝術九大學科門類,其中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5個,省級本科品牌專業10個;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7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1門。現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工程、工商管理(MBA)和翻譯等12個碩士專業學位點,有11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4285人,碩士研究生3010人,留學生926人。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984人,其中教授351人,副教授81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93人;有博士生導師35人,碩士生導師937人;獲批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獲批"楚天學者計畫"設崗學科42個,獲批"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及楚天學者7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人,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13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3人,省級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6人,湖北名師3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8人,有16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學校聘請了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蒙代爾及19位院士在內的273名專家擔任兼職教授。學校是"湖北人才工作十強高校"。
基礎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3787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40萬平方米。建有3個標準田徑運動場,1座體育館,1座綜合訓練館;建有5個學生公寓小區,5個標準化食堂,有各類教學實驗(實訓)中心18個,包含功能實驗室12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3萬餘台(件),設備總值達3.7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70萬冊,各類數字資源20000GB;建有160多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和產學研合作基地,其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省十佳大學生創新基地1個。校園網連通全校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教師公寓、學生公寓,網路設施先進、性能穩定,現代資訊技術及網路技術應用範圍不斷拓展。2008年被授予"中國教育和科研網三峽地區節點單位"。2011年被評為"高等教育資訊化先進單位",2012年成為教育部首批全國66所本科院校試點單位之一。
科學研究
學校建有湖北長江三峽滑坡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三峽庫區生態與環境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防災減災、水電工程施工與管理、水電機械設備設計與維護、天然產物研究與利用等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水電站仿真、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等2個原國家電力公司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藥理(腫瘤)科研三級實驗室1個,地質災害防治、建築質量檢測裝備、現代中成藥物製備工程、食品膠體等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石墨材料、頭孢類藥物中間體、柑橘生物保鮮、金銀花、智慧氣泡水位計、新型液壓氣動技術及產品、微電機、光電檢測技術等9個省級共建校企研發中心,三峽文化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水庫移民研究中心、區域社會管理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三峽大學研究基地等5個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建有水工程與可持續發展湖北省高校自主創新重點基地和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水電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等74個校級科研機構。建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具有建築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監理、評估甲級資質,水利行業工程設計、電力行業工程設計乙級資質,岩土工程勘察乙級資質,旅遊規劃設計及城鄉規劃編制丙級資質。
學校近5年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500余項,其中國家攻關課題、"973計畫"項目、"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國家軟科學研究計畫專案、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重點科研專案270余項,累計專案經費達7億多元;有100余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其中,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8項,二等獎23項,三等獎36項;獲省部級社會科學獎勵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6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00余項;公開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400餘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累計12000餘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人大複印資料轉載的論文每年700餘篇;有1000多項技術開發成果被應用于水電工程建設、災害防治、大壩監測、邊坡綠化、工程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化工、醫藥衛生、旅遊規劃等行業領域。學校主辦有《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三峽論壇》、《實用醫學進修雜誌》、《水電工程進展》、《災害與防治工程雜誌》等學術期刊。
人才培養
學校貫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方針,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確立"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精神,大力推進全面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力實施教改工程、創新創業工程,深化學分制教學改革,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力組織開展學科競賽和文體競賽活動。近5年來,本科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比例、英語四級通過率穩步上升;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居省屬高校前列,2012年成為教育部"全國高校就業50強"入圍高校。在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取得了可喜成績。2012年,我校大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24項,二等獎57項,三等獎48項;獲得省級各類獎勵104項。其中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國家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湖北省一等獎6項、二等獎5項;在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成績斐然。
開放辦學
學校貫徹開放辦學方針,廣泛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先後與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百所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和互派留學生等合作關係;設有HSK(漢語水平考試)考點;開辦8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校級合作項目。2010年獲教育部來華留學生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資格。2007年我校第一所孔子學院在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掛牌成立。我校成為湖北省第一批獲得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生資格的唯一高校。2010年學校獲得湖北省政府"擴大開放先進"單位。
學校與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與武漢大學等多所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與宜昌市人民政府、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等簽訂了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學校注重加強與行業、地方的多層次、多渠道合作,2011年位列"湖北省高校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前十名",2012年度獲 "服務湖北經濟社會先進高校",學校技術轉移中心獲批"湖北省首批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近5年,學校主辦或承辦了歐亞高校聯盟第五次和第八次年會、全國地方綜合性大學協作會第21次年會、聯合國大學文化與環境研究網第一次工作會議、第十六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第四屆全國政治文明建設與發展論壇、第三屆中韓水技術研討會、第二十二屆中國控制會議、全國第九屆岩石動力學學術研討會、第四屆全國環境化學中青年學者研討會、中國計算力學2008大會暨第七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第三屆全國電力人才網路聯盟論壇、第四屆全國高校體育場館建設與運營管理研討會、三峽物流中心論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三峽高層論壇、第八次全國中西醫結合基礎理論研究學術研討會、第八屆海峽兩岸生物學啟發的理論科學問題研討會等國際國內學術會議200餘次。
黨建與精神文明建設
學校廣泛開展以"圍繞中心、把握方向、促進和諧"為特色的黨建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廣泛開展師德師風、校風和學風建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法制宣傳教育,為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學校以培育"愛國、自強、求真、創新"為主旨的"求索"精神為主線,著力營造科學與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園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峽大學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先後獲得"湖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和"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優秀獎"。學校建立健全了規範有序、富有活力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構築起團結、和諧、創新的育人生態環境。
學校先後被授予 "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學習型組織先進單位"、全國"校務公開民主辦學先進單位"、"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人民網"基層黨建宣傳示範單位" 、"湖北省學習型先進單位"、湖北省延安精神"六進"先進單位、"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省級"綠色文明校園"、"湖北省城市園林式單位"、"湖北省平安校園"。學校先後走出3名省級"三育人"先進個人、3名省級"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名省級師德先進個人,評出74名校級師德標兵;湧現出創辦愛心超市的"全國自強奉獻優秀大學生"侯海燕、第十六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高金磊、"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吳春紅等一批優秀學子。
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推進內涵建設與發展,大力實施特色發展、改革創新、開放辦學、文化引領四大戰略,努力實現"水電特色鮮明的高水準綜合性大學"的辦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