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暨南大學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是目前全國境外生最多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綜合性大學,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篇:"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學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創立于南京的暨南學堂。後遷至上海,1927年更名爲國立暨南大學。抗日戰争期間,遷址福建建陽。1946年遷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複旦、交通等大學。1958年在廣州重建。
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的暨南大學,恪守" 忠信笃敬 "之校訓,注重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培養造就人才。學校積極貫徹"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辦學方針,建校至今,共培養了來自世界五大洲139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各類人才20餘萬人,堪稱桃李滿天下。
1996年6月,暨南大學成爲全國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的大學。2007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學校被評爲優秀。2008年,國家正式啓動"211工程"三期建設,我校的金融學與資本市場、産業經濟與區域發展、比較文藝學與海外華文文學、華僑華人與中外關系、水域生态學與藻類生物資源、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藥物、重大工程結構的非線性力學問題、中藥現代化與中西醫結合8個項目被确定爲國家立項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學校設有25個學院,58個系,177個研究機構和84個實驗室,86個本科專業;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5個,僅有二級學科授權的博士學位授予點4個;具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38個,僅有二級學科授權的碩士學位授予點5個;是招收和培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工商管理碩士(MBA)、會計學碩士(MPAcc)、法律碩士(JM)、漢語國際教育碩士(MTCSOL)、臨床醫學碩士、工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MPA)單位;同時也是全國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學校。學校擁有15個博士後流動站(應用經濟學、臨床醫學 、中國語言文學、生物學、工商管理、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生物醫學工程、中西醫結合、政治學、世界史、力學、中藥學、生态學、統計學),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廣州 <暨南> 生物醫藥研究開發基地),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産業經濟學、水生生物學、金融學和文藝學)、8個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20個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4個廣東省二級學科重點學科,設有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僑華人)、教育部中國語言文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和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有國家工程中心1個,省、部級設置的研究中心12個、重點實驗室13個。 學校在廣州、深圳、珠海三地設有四個校區,并正在廣州籌建新的校區,校園占地總面積146.1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10.82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28.34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藏書338萬冊。學校設有17所附屬醫院,分别是:附屬第一醫院、附屬深圳醫院、附屬珠海醫院、附屬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附屬清遠醫院、附屬江門中醫院、附屬深圳眼科中心、附屬深圳華僑城醫院、附屬黃埔中醫院、附屬惠州口腔醫院、附屬深圳華僑醫院、附屬順德婦兒醫院、附屬東莞醫院、附屬暨華醫院、附屬複大腫瘤醫院、附屬三九腦科醫院、附屬鄭州醫院。17家醫院共有職工15811人,病床12519張。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學術和教育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238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機構簽訂了雙邊協議或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它們遍及世界五大洲43個國家和香港、澳門地區。學校在香港和澳門分設辦事處,并在香港設立教育基金會。
曆史上暨南大學的教師隊伍中曾有過馬寅初,鄭振铎、梁實秋、王亞南、周谷城、錢鍾書、周建人、夏衍、許德珩、胡愈之、嚴濟慈、楚圖南、黃賓虹、潘天壽等一大批著名學者。現今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專任教師186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博士生導師475人,教授504人,副教授692人。
截至2013年12月,有各類學生46949人,在校研究生104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19人、碩士研究生8029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1164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926人。在校的華僑、港澳台和外國學生11828人。學校學風濃郁,人文荟萃。其中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李岚清,知名人士江上青,著名僑領、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李光前,前泰國議會主席、副總理許敦茂,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前會長陳共存,以及近年來内地和港澳地區的王學萍、徐樂義、鍾陽勝、佀志廣、馬有恒等許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著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學不同時期的傑出校友。可謂人才輩出,享譽中外。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世紀,肩負着爲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地區培養人才光榮使命的暨南大學更加任重道遠。在新的世紀,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海内外校友将繼續堅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辦學方針,弘揚"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強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堅持"質量是生命、創新是靈魂"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爲實施"僑校+名校"的發展戰略,爲建設特色鮮明、海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學而奮鬥。
系院設置
.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本博連讀。培養基礎紮實,人文素質好,能力強,發展後勁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級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實施優生優培工程,全程配備優質導師,實行全程導學制度,全英文授課。整體課程依據全球醫學教育標準要求對醫學生提出的七大學習領域要求設計。畢業時授予醫學博士學位。本專業從2004年開始招生,是歷年高分考生的首選專業之一。
.該專業的課程學習分別在珠海校區(2年)和北校區(6年)完成。逐步構建和完善「243」型課程體系,即構建兩重格局、四個主題、三個滲透的課程結構。兩重格局是指:核心課程+選修課程超市;四個主題是指:健康與疾病狀態下的身體機能運作,醫生與病人(病人家屬),醫學與社會(生物、心理、社會環境),專業與專業技能發展;三個滲透是指:健康的人格養成與科學的專業教育滲透;醫學人文與科學方法滲透;基礎與臨床滲透。
.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廣東省名牌專業):培養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全科醫師,或在高校、研究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高級人才。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面廣,培養的多數畢業生已成為各有關單位的教學、科研、管理部門的骨幹,受到各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開設的課程中大部分已經獲評國家級或省級精品課程,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
.本專業學生利用業餘科研、暑期科研、人文講座、優秀文化講座、科技文化周等活動,充實課餘生活,拓展知識面。近2年來,通過完善「三早」醫學教育新模式(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科研、早期接觸社會實踐),參與學生科研培訓的人數不斷增多,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撰寫科研論文、綜述共計766篇,其中有6篇文章分別獲得第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獎,17篇在國內正式學術刊物上發表。實現了在學生早期學習階段職業精神、創新意識、科學素養、臨床思維、團隊協作、群體保健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全面培養。